相信近日電腦節最大新聞並非有什麼平貨,而是爆出一單在會場展位買到有「盲盒」死點螢幕一事被熱烈討論。
事源於網上 Threads、連登以及友台 DIY 網的 FB 討論區都相繼有同一位用家分享在電腦節期間於會展電腦節中購買一台出現死點的 OLED 螢幕的事件。
當中用家在購買時因為當時店家以沒有人手等理由並無現場拆盒驗貨,而該用家在貼文中就有拍攝到會場的購買螢幕指引,當中已列明該品牌為 3 點光點及暗點 5 個才可更換,並且,紙上亦有列明其他品牌對光點及死點的處理方法。

不幸地,該螢幕在用家帶回家開箱後發現螢幕出現 1 點死點情況,繼而聯絡相關公司客服要求處理。經連絡之後客服就已列出用家購買的螢幕處理光點死點的做法即低於 5 點暗點的條款下不作退款。
其後該用家再詢問有否提供七天無理退款,賣方店家就指出沒有相關服務,並再補充已拆商品若有功能問題才會換貨。最後用家再問上可否換貨,該客服就回覆產品已經開封就沒有繼續的對話。
就事件上其實在賣方而言並沒有任何操作失誤。不過唯獨事件發酵後,該方店家在自家 FB 發文回覆,雖然解話部分合情合理,但貼文最後多個 #hashtag 就顯得不夠得體。本來各討論區想「血流成河」的花生友自然得以火上加油。而最終就有一間本地網店甚至中國的網購平台於 FB 出來抽水贈慶。



而事件中筆者就對該事有分享的部份。
首先,電腦節期間因為人流多,每個人開箱驗貨需要人手及時間,因此並不是每間公司都會願意提供人手。而用家亦會怕浪費時間,所以亦有人願意妥協。因此如果想購買螢幕又怕出事的話就可能在購買前先問清楚「會否有開機測試」,並且可以觀察包裝有否已開封。雖然開箱仍可能會「中獎」,但已可減少連用都用不到要「走多轉」的情況。
第二,用家在購買前亦可再三查詢光點死點保證條款,偶然會因為「跑數」,商戶是有可能提供「私保」,而且在人流較少的時間,職員有空閒招呼你更為有效。雖然此招並非萬試萬靈,但反正禮貌問一下又無妨。
最後,近年不少人習慣網購,在現在手機拍攝簡單又清楚下,不少代理及商戶都會建議你開箱拍片。雖然麻煩,但可以保障自己免得「口同鼻拗」。而且就萬一有光點死點,其實亦有可能是「假死」,網絡上有不同對應方法可以嘗試解救,當然如果是真光點死點就只可認命。
至於光點死點一直有所存在,只是近年螢幕生產技術愈來愈高減少出現問題令用家產生倖存者偏差。如今在廠商沒有保證0光0後底下,中獎是仍有機會。因此購買螢幕還是多加留意,尤其在香港以外的網購平台就更需要小心條款,雖然可能有部分公司標榜無條件退貨,但可能過程煩瑣並因為你所屬地區位置並不合資格而得不償失,不論是否門市網店又或本地海外,自己可享有的權利是不能假手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