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遊戲掌機市場因為 AMD 參戰而發生巨變,今年新一代 Ryzen AI Z2 Extreme 處理器上市,提升 GPU 及支援 AI 運算,玩家需求已超越傳統遊戲環境,轉向支援雲端串流、跨平台連動及長效電池續航的裝置。ROG Xbox Ally X (2025) 乘勢結合 Xbox 生態系統,也許是當前最完美的 PC 掌機體驗。



ROG Xbox Ally X (2025) 以黑色為主調外觀,延續 ROG 系列的科幻風格,機身採用高強度塑膠物料,表面經霧面處理防滑防指紋,尺寸較前代稍大稍重,但仍不過 715 克重,重量分配不錯,雙手拿起感覺意外地輕。而且因為和 XBOX 合作,兩側手把經過優化,加厚握把區變成 XBOX 手掣的形狀並加入防滑紋理,按鈕採用標準布局,配以高精度 Hall Effect 扳機鍵(L 及 R),而且支援高清震動及六軸陀螺儀,更優於 XBOX 自家無線手掣。主機右上方設有 Armoury Crate 按鈕,一鍵進入 ROG 設定介面,在旁的 XBOX 按鈕則可快速切換模式或啟動 Xbox Game Pass 及最近遊玩過的遊戲,令基本操作更順手。



連接埠方面,機身配備一個傳統耳機孔支援高清音效、一個 USB 3.2 Gen 2 Type-C 埠,支援 DisplayPort 顯示輸出及 PD 充電,另一個 Type-C USB 4 及 Thunderbolt 4,提供 DisplayPort 1.4、FreeSync 及 PD 3.0,最高傳輸速度達 40Gbps,便於連接外置顯示卡、擴充底座或充電。此外,內置 UHS-II microSD 讀卡機,方便擴充儲存或傳輸遊戲檔案。


內部規格上,ROG Xbox Ally X (2025) 搭載 AMD Ryzen AI Z2 Extreme 處理器,採用 Zen 5 架構,結合 XDNA NPU 提供 50TOPS AI 運算力,GPU 為 RDNA 3.5 架構 Radeon Graphics,具 16 個 CU 單元,比上代明顯提升,而且整合記憶體升級至 24GB LPDDR5X,面對新一代遊戲貼圖有更充裕記憶體分配,並內置 1TB PCIe 4.0 NVMe M.2 SSD。電池容量 80WHrs 支援快速充電。


顯示屏為 7 吋 FHD (1920×1080) IPS 面板,120Hz 更新率、7ms 反應時間、500nits 峰值亮度,100% sRGB 色域及 75.35% Adobe RGB 覆蓋,支援 FreeSync Premium 技術及多點觸控,使用 Gorilla Glass 提供更強防刮及抗反射效果,不過沒有升級到 OLED HDR 規格是稍有遺憾。

ROG Xbox Ally X (2025) 預設使用 《XBOX GAMEBAR》全螢幕體驗開機,Microsoft 已為它作出大改版,有一個「精簡模式」,結合Xbox Game Pass、雲端遊戲庫,針對掌機調整操作介面,提供擷圖、錄影、AI Gaming Copilot等功能,也可改用一般 Windows 桌面或是 Steam Big Picture 來操作,按用家喜好。Armoury Crate SE 的快捷選單亦可隨時打開,指定各種系統功能,右模擬桿支援作桌面滑鼠模式。






BF6 輕鬆駕馭
《戰地風雲 6》是近期必玩大作,在 ROG Xbox Ally X (2025) 上的表現都不俗,使用 1080p 、自動畫質(效能優先),加配 FSR ULTRA PERFORMANCE 及動態解像度,遊玩戰役模式可長期穩定在 60FPS 以上,亦可以再加疊遊戲引擎支援的 FSR 影格生成追上 120fps 體驗。



如果換成多人模式,在插電 35W 模式下相同設定可以基本維持在 60fps-70fps 左右,如果是電池模式 25W 下,改為 900p 會比較佳。不過在掌機畫面遊玩,就難免會覺得有點太細,很難發現遠處的敵士兵,使用 USB-C DP 輸出到顯示器似乎會更加合適。


機身溫度方面也不算明顯,面板在遊玩《戰地風雲 6》期間,插電時 35W 效能約 80 餘度水平,風扇聲也在合理水平不太明顯,有機身的環繞聲喇叭音場亦十分有包圍感。
另一款剛推出的 3D 動作遊戲《忍者外傳 4》,同樣可以在 1080p 「低」畫質及 FSR 效能優先下,有頗流暢的效果,對於遊戲快速斬擊戰鬥十分有幫助,即使再降一些到 720p 在電池模式遊玩亦都可以。如果是遊玩 2D《SHINOBI 反攻的斬擊》就可以點對點 FHD 120fps 更加沒問題。


Z2 Extreme vs Z1 Extreme
對比 ROG Xbox Ally X (2024) 的舊測試結果,相同「極速」電源設定下,可見遊戲表現在《Cyberpunk 2077》相同掌機畫質設定下,今代是有近 20% 提升,反觀純處理器的《CineBench R23》成績就有不同傾向,單核成績比較高,而多核成績相對略不及 Z1 Extreme 處理器。由於 Z2 Extreme 改用「大小核」五小核 Zen5c + 三大核 Zen5,故得出此結果,因定位是遊戲掌機,電池續航力比較運算力要優先(小核 Zen5c 的加速時脈比較低),於《PCMark10》結果亦是相似,整體得分微微領先 Z1 Extreme。








總結:邁向完美一步
Xbox 想要開拓掌機市場,找來 ASUS 合作聯乘 ROG Xbox Ally X (2025),介面整合更好,亦搭載新一代 AMD 低功耗處理器,性能規格更充裕應付遊戲新作,手感都因為得到 XBOX 手掣設計授權大為改善,但相對在螢幕規格方面就沒有特別提升,稍為有點可惜,距離完美就只差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