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於今年 7 月底在上海盛大舉行,筆者也專程往上海觀展。今年主題定為「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匯聚全球超過 1,200 位嘉賓,800 多家創新企業,展出逾 3,000 項前沿 AI 成果,包括大模型、多模態 AI 終端及智能機械人等,彰顯人工智能(AI)已全面滲透至產業、生活各個層面。本屆大會不僅技術展示盛大,更在全球治理、產業標準與安全策略等方面收穫重大成果,引領全球 AI 發展趨勢。

重要訊息及全球趨勢
1. 全球治理與普惠科技
中國政府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推動 AI 成為真正的全球公共產品,並發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鼓勵開放合作、技術共享與安全治理,對全球南方國家、弱勢群體、青年人才等均制定了扶持政策。
2. 大模型及多模態智能
本屆展示多款開源及商業化大模型,強調模型資產化、系統級落地及多模態融合。AI 已從單點能力邁向系統智能,多智能體、多模態(語言、影像、動作)成為主流,並推動自我學習、強化實用性,廣泛應用於安防、自動駕駛、醫療、教育等領域。
3. 算力、產業生態與投資
中國 AI 算力基礎雄厚,2025 年算力市場規模預計達到 259 億美元。上海市推出「算力券」、「模型券」及「語料券」,鼓勵初創和企業落地 AI 技術。大會現場簽約總金額達 450 億元,釋放產業活力和資本信心。
4. 安全與倫理治理
中國於會上更新《人工智能安全全景報告》,強調安全合規、倫理原則和技術負責任發展。呼籲在推動 AI 技術創新同時,建立全鏈路、全場景的安全防護與倫理體系,為全球 AI 治理提供範本。

中國在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發展的重要性
中國已成為全球 AI 發展的領頭羊,具備政策規劃、產業規模、技術創新及數據基礎等多重優勢:
• 產業體系健全:AI 企業數量超過 4,500 家,產業規模逼近 6,000 億元。
• 政策引領深遠:「人工智能+」行動加速落地,推動數字經濟和傳統產業升級。
• 機械人技術突破:從雙足運動、人形機械人到具身智能,實現「能幹活」的下一代智能終端,推動製造業與生活服務領域效率大幅提升。
• 全球話語權提升:中國積極主導全球 AI 治理框架,提出公平、安全、普惠的國際治理理念,成為國際規則和倫理標準制定的重要力量。
筆者五月底也去了台灣的 Computex,今年他們的主題也是 AI。從筆者的觀察,台灣的人工智能工業主要是環繞英偉達 Nvidia 生態圈,不得不說他們大型的超算伺服器及其周邊設備真的全球遙遙領先。但國內的人工智能發展就更立體,可分為底層芯片技術、中層大模型開發、頂層應用場景。坦白講,除了底層芯片因地緣政治因素被扣脖子、拖後腿耽誤了發展外,其餘在大模型及應用場景,特別是在機械人發展方面相信已經是全球數一數二。筆者大膽想像如兩岸能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通力合作,絕對是人類之福。

香港在前沿科技新賽道上的角色
1. 科研與人才強化
香港設立「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及 16 家 AI 與機械人科技研發實驗室,研發本地大語言模型、生成式 AI、大數據分析和多模態技術,針對本地社會語境適配各行業應用。
2. 產業及基建推進
落實 AI 超算中心、AI 資助計劃等,提升算力及創新應用能力。推動「AI+」產業,鼓勵金融科技、醫療健康、智慧城市等多元落地,協助本地企業數碼轉型。
3. 國際協作與跨境試點
依託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區與相關政策,香港成為內地與國際科技企業的橋梁,推動數據跨境流動、產業應用溝通,構建AI創新智庫和法規對接平台,吸引國際人才與資金。
4. 督導和倫理治理
特區政府已發布 AI 道德指引,制訂本地安全、責任、可信 AI 政策,並設立專業諮詢機構。香港在法律、跨國合作、人才培訓等方面發揮中介和標準制定者的作用。

總結
WAIC 2025 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跨越國界、產業和生活場景,政府、產業與學術界共同推動全球治理共識。中國在 AI 與機械人領域的創新與產業化已具世界主導地位。香港在人才研發、國際協作、應用落地和倫理治理方面具有聯動及政策優勢,有潛力成為華南乃至亞太地區AI創新和產業轉化的核心樞紐。展望未來,香港需持續強化科研基礎、優化創新生態,加速數據、人才與資本國際流通,在全球 AI 新賽道中發揮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
